别再指望澳洲大幅降息了!

对借款人而言,金融市场正将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11月会议上第四次降息的可能性纳入定价,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根据债券市场交易员推算的18%微弱概率,该央行在9月下次会议上降息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若11月再次降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目标现金利率将降至3.35%,这几乎完全符合RBA对"中性"利率水平的官方预估——其认为该水平将在整个经济周期中占主导地位。

今年三次降息对全国房价产生了可预见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悉尼和墨尔本这两个曾陷入低迷的市场。

在2024年经历下跌后,随着澳联储今年2月首次降息,两大城市的住宅价值已开始回升。近期部分区域的回升速度甚至略有加快。

自五月中旬以来,墨尔本住宅的资本增值较为温和,年化涨幅为5%,而悉尼房价则以8.5%的年化增速强劲攀升。

那些人口驱动需求强劲而供应滞后的Suburbs,正再次实现更强劲的资本增值。

在此背景下,新州政府作出大胆决策,在悉尼Woollahra新建火车站,同时批准沿相邻街道建造10,000套新公寓,值得称赞。

别再指望澳洲大幅降息了!

这正是我们所需:在政府能够资助高效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实现更高密度。

若因全球生产力表现疲软导致本地核心通胀持续顽固,在11月预期降息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可能进入较长时间的暂停周期。

自二战时期澳大利亚需接纳大量移民潮以来,每小时劳动产出增长从未如此疲软。然而提升生产力仍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

一种解释是,自同一时期以来,我们从未见过公共部门支出在整体经济中占据如此大的份额。

二十多年来,政府部门每小时劳动产出毫无改善。这套策略相当有效:让尽可能多的选民依赖公共财政,以便在下届选举中通过经济手段收买他们。

随着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主要依靠政府收入生活,个人利益至上的趋势势必加剧。

别再指望澳洲大幅降息了!

失控的国家残疾保险计划(NDIS)如今吞噬的纳税人资金已超过国防预算(且几乎与医疗保险支出相当)。

这一切在澳大利亚尤为轻松,毕竟我们进入新世纪时几乎没有任何公共债务。政客们得以在心仪项目上挥霍数千亿澳元,却几乎无需承担财务后果。国家债务利息偿还额增加50至100个基点,至今仍未成为阻碍烧烤聚会的因素。

相较欧美企业,澳大利亚私营部门在资本与技术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这种全球竞争力缺失的局面短期内恐难改善。

短期内,国内外现金利率料将进一步下行。金融市场已将美联储九月降息概率定价为85%。

他们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底前再降息两次。与此同时,长期资本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导致短期利率下降时所谓的"收益率曲线"趋陡。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居高不下源于多重因素:公共部门为填补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大幅增加债务发行规模的预期、对通胀顽固性的担忧,以及投资者希望获得补偿以应对全球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更直白地说,是对央行独立性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上周大幅上调了对特朗普总统关税计划财政效益的预估,从3万亿至4万亿元(约合4.6万亿至6.1万亿澳元)提升至4万亿至6.1万亿元。

这意味着特朗普的关税现已完全覆盖其《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成本。国会预算办公室得出结论:未来十年美国财政赤字将保持不变,而非许多人声称的因特朗普短视政策导致赤字急剧恶化。

若最终由美国家庭承担关税成本,特朗普实质上是在推行高效消费税的同时削减企业税与所得税。尽管令人难以置信,这些举措却使他俨然成为某种财政天才——他正主导着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从而催生美国制造业革命。

特朗普还果断促成伊朗与以色列和平协议,推动欧洲防务开支革命,并试图在俄乌之间斡旋达成看似不可能的协议。对许多人而言,难以想象这位"橙皮男"竟能完成如此壮举。

别再指望澳洲大幅降息了!

综合来看,鉴于财政刺激措施的持续发力以及货币政策限制力度的减弱,澳大利亚和美国经济在中短期内展现出韧性,这令人有理由保持乐观。但从长期来看,重大挑战正悄然逼近。其中一个担忧是,各国央行可能难以持续维持低通胀水平——这正是滞胀幽灵的隐忧所在。

若核心通胀未能回归美联储2%的目标区间,2026或2027年再度启动加息周期并非不可想象。这对任何在资本成本上升时表现疲软的资产而言都是噩耗。更令人警醒的是,利率鲜少能在中性水平维持太久。

从最后一次降息到首次加息的间隔可能短得令人不安。另一重忧虑在于特朗普对全球最重要央行独立性的攻击。任何严重削弱美联储维持通胀目标承诺的行为,都将对该机构、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

此举更将开创危险先例。全球民粹主义政客或将开始对本国央行发难。我们自己的财政部长Jim Chalmers在让澳洲联储及其董事会屈服于他的意愿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就美联储而言,许多资深投资者认为美联储主席杰鲍威尔在美国大选前就表现出政治妥协的姿态。

特朗普式的算计要求某种形式的回应,而我们现在正目睹其展开。风险在于,特朗普可能对美联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通胀率和利率大幅攀升。

当央行最终被迫采取行动时,可能需要激进加息,这或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尽管难以想象,但经历2008年以来多年疯狂波动后,下一个经济周期或许会更趋稳定。话虽如此,波动性而非线性发展,才是市场唯一真正的常量。

别再指望澳洲大幅降息了!

Arrivau原创发布,小助手微信:Arrivau | 电话:1800 717 520 | 提个问题